看国画《斜江摇渡》想起沈从文的小说《边城》

初春的夜晚,心中有些浮躁,取下一本画册,翻开看到南无羌佛的国画《斜江摇渡》。那古朴的色调,层峦叠嶂的丘壑,苍润浑厚的墨色,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原始气息。

画中的远方是一带铅灰色的山脉,山下是明快的溪水。丘壑中的岩石杂树草木则与整个山峦浑然一体,其色调如同山涧清澈的深潭,虽然幽深,但潭底的一切都隐约可见。

仿佛是拂晓时分,山下清冷的水溪中,已有三五叶小舟开始划离岸边。整幅画面透出一派朦胧的春意,带着湿润的春潮扑面袭来,我不禁打了个寒噤,纷乱的心顿时宁静下来。

读着这古朴清奇的画面,我不由记起了沈从文的名作《边城》里的情景。

小说描写的是位于川湘交界处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城,那里远离尘嚣、宁静祥和,与《斜江摇渡》的意境十分相似。如果把南无羌佛的国画《斜江摇渡》比做一首具有抽象意味的抒情诗,那么小说《边城》就是一首牧歌式的风俗画作。从美学艺术的角度看,沈从文笔下对自然民风和人性美的具体描绘,确可作为欣赏国画《斜江摇渡》的参照。

在人物处理方面,国画《斜江摇渡》与小说《边城》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:两者都是把鲜活的人物形象置身于山水之间,营造出风土人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格调,并在优美秀丽的景色中体显出人物清纯脱俗的自然属性。

小说《边城》中有个典型情节,与国画《斜江摇渡》的意境也颇有几分吻合:初春的早晨,天刚蒙蒙亮,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,小说中的女主角翠翠,同外公驾着一叶小舟来到渡口,此时满面沧桑的外公坐在船上,正与周边的渔夫搭讪着。一旁的翠翠,清水芙蓉般的脸庞上闪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,正在期待着渡客的到来。水面上三三两两的渔船也陆续启航了。

这情景颇似《斜江摇渡》画面中所描绘的。在画作的下方,几个微小的人物则是整幅画最引人入胜的部分。这些精彩的人物造型,虽然其比例小得几乎看不清五官,但通过人物的剪影与形态,一眼便可以看出鲜活的人物特征,年龄性格似乎也可一目了然。这些生动的形象仿佛是画面的眼睛,给整个作品平添了浓郁厚重的人文气息。

由此观之,真正卓越的艺术家,无不具有清纯圣洁的审美境界,差异只是在于各自有不同的表达形式罢了。他们的思想境界往往是相通的,他们的精神之路,尽管出发点以及审美角度或有不同,但最后的美学理想,却是殊途同归的。

撰稿/承当

传播禅茶健康文化,倡导智慧人生理念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