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童、短笛、老牛,玉花寿之王博士的三牛图超越了《西游记》

原创 张小星 朗墨

骑牛远远过前村,

短笛横吹过陇闻。

多少长安名利客,

机关用尽不如君。

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,他的这首《牧童诗》是千百年来回荡在世人耳边的一首警世诗:都城长安里的那些追逐名利的人,用尽心机也不如牧童清闲自在!

“诗是无形画,画是有形诗。”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写作的诗不是诗,是一幅画;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创作的绘画作品,其实不是画,而是一首壮丽的史诗。

用心静赏,国际级艺术家玉花寿之王博士创作的三牛图——《驯猛牛》、《牧牛》、《此谓何墨》,已然超越了一部《西游记》!

《西游记》这部小说讲的不是故事,是佛法。而玉花寿之王博士的三牛图,看似牧牛,其实在牧心,蕴含有至高无上的宇宙人生的真谛。

牧童、短笛、老牛是艺术家热衷表现的题材之一。一提牧童,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是短笛和温顺的老牛,不会联想到猛牛,更不会联想到挥舞的牛鞭。是啊,一个小小的牧童,怎敢骑到一头猛牛背上?

但玉花寿之王博士笔下的牧童恰恰一登场就手扬牛鞭,倒骑猛牛!让人忍不住打个寒噤,倒吸一口冷气。

第一幅是《驯猛牛》,猛牛犄角狰狞,前腿跪着,下颔触地,肌腱盘虬,乃一“肌肉猛兽”是也。而牧童则乳气活鲜,身背斗笠,右手扬鞭……

如此猛牛,壮汉未必能驯服,更何况一稚气未脱的牧童?! 加之玉花寿之王博士用墨如泼,画面给人造成的视觉冲击力,惊心动魄!

在这里,牧童好比玄奘法师,是一行人,猛牛好比孙悟空,指的是行人的凡夫心识之妄念。牧童怎么能指挥得了猛牛呢? 但猛牛俨然已被降服! 这说明行人心中之妄念:眼见喜、耳听怒、鼻闻香等等已被统统消除,修行路上,行人本性已现前。

心中的妖魔一除,取经路上就顺畅多了,但还不能掉以轻心啊,牧童见性后还要继续牧牛,接下来的《牧牛》里,猛牛步伐稳健,俯首前行,牧童则斜背斗笠,侧坐牛背,面孔朝前,眼观牛头,手中随意持鞭。

仔细端详牧童那神态,虽闭嘴不言,但仿佛在尽吐胸中块垒,心中一片明媚,他于警觉之中似有忍不住的笑意。若按修行次第来说,想必牧童已进入出离心,在修实愿心和精进心。

不知此时的牧童是否也是玉花寿之王博士笔下的最爱? 静观此时的牧童,有一首歌会在我耳边回荡:读你千遍不厌倦,读你的感觉像春天!

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,最终会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,牧童经历驯牛、牧牛,终将骑牛归家。《此谓何墨》这幅画中的牧童与前两幅大有不同,他悠闲自在,手中把玩斗笠,不再持有牛鞭。虽还侧坐牛背,但其神态无忧无虑。一路走来,他在扭头观赏桃红柳绿,听林间鸟鸣。

看他洒脱的形象,悠闲的心情,你感觉他手中把玩的不是斗笠,而是竖笛。站立画前,你会不自觉地吟诵出两句诗“牧童归去横牛背,短笛无腔信口吹。”

哦! 牧童太幸福啦,心中已无一丝丝挂碍,仿佛进入到极乐世界!再看猛牛,这哪是一条牛? 但,它分明就是一条牛! 悠哉悠哉,不必鞭策,自知归途。

因画面境界开阔,我看这条牛,看来看去,总感觉它是一条水牛,正缓缓地在水中行走……

它会是一条水牛吗? 水牛可是一种濒危的物种,太稀有啦! 全世界只剩下200头。

我不是行家,尚需请教行家里手。再看博士画中留言:此谓何墨唯识者知。顿惊:此谓何墨? 我一无所知!

玉花寿之王博士,请原谅,或许我对您每幅作品的解读都是亵渎!

但我又不能不解读! 2019年5月18日至22日,在上海举办的这次“玉花寿之王博士艺术作品展”,引领我走进了生命中的春天! 我作为一个绘画爱好者,在博士的作品前,心境从欣赏到幡然领悟,又归于宁静平和……

之前,我也曾读画无数,但还不曾有哪位艺术大师的作品让我产生如此震撼。

文/张小星

相关推荐

暂无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,必填项已用*标注。